客房預訂

寶帶橋

寶帶橋

景點介紹

    又稱長橋。在吳縣市長橋鄉運河邊。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(816―819),相傳為刺史王仲舒捐寶帶助資建橋,又因橋形長若玉帶,故名。南宋紹定五年(1232年)和明正統十一年(1446年)重建,現存建筑大部分是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重建的遺物。   橋跨滟臺湖口玳玳河上,全部石建,橋下由53個橋孔聯綴而成,都是半圓形的券式拱。橋孔跨徑一般都在3.9米左右,唯中部有3孔跨徑大至6.95米和6米,橋兩端拱腳之間相距約249.8米,總長316.8米。橋寬4.1米,橋墩呈喇叭形,橋端寬6.l米。橋換兩端原各有石獅一對,現北端僅存一只。北端有石塔和碑亭各一座,塔高約4.5米,在27孔與28孔間的橋墩上亦有一座相同的石塔。橋下為木樁,樁頂置基礎石,上安放墩身,拱圈的下端嵌在墩上預留的溝槽里。這種橋墩屬于柔性墩,一孔受力波及全橋,故有連拱橋之稱。工匠為防止一孔坍毀影響整個橋孔安全,采用“單向推力墩”,將橋北端起的第27號橋墩,改成由兩個并立的橋墩,叫剛性墩。據傳英軍戈登與太平軍作戰時,曾拆掉此橋的最大一孔,使北部26孔全部坍倒,但剛性墩以南的26孔未遭破壞。   它不僅是江蘇保存最長而又完好的一座石拱橋,亦是國內為中國十大名橋之一。每年的中秋,可觀“五十三孔照影來”的“串月”奇景。

景點位置

中國江蘇蘇州吳縣市長橋鄉

交通信息


    火車站乘103路到石湖東路,下車后直走至十字路口,左轉20分鐘左右可到。